《惠州日報》11月28日報道,記者對廢棄的家庭電子垃圾處理情況進行調查,發現“睡”在家里的電子垃圾越來越多,但目前仍然缺乏規范的電子垃圾回收渠道,不少人面臨電子垃圾處理難題。
在缺乏規范的電子垃圾回收渠道之際,緊要之事是把電子垃圾保護好,因為隨意丟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和個人信息泄露。
電子產品零件含有鉛、鎘、汞等有害物質,一旦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會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。媒體報道,一塊手機電池所含的鎘能污染6萬升水,相當于3200桶標準桶裝水,隨手一扔也就埋下了污染環境的隱患。
隨意丟棄廢舊電子產品,還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。個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,自己陷入麻煩不說,也可能導致親友“躺槍”。一個扎心的事實是,測試表明,一鍵刪除、快速格式化和默認不勾選“格式化SD卡和手機存儲”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將數據刪除。簡單、非專業的處理,很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。所以,在缺乏規范的處理渠道的情況下,將電子垃圾保護起來,本身就是理性方式。
數據顯示,預計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閑置手機總量累計將達到60億部,構建規范的電子垃圾回收渠道顯得日趨迫切。希望政府部門、手機廠商、個人用戶共同努力,合力把廢舊電子垃圾回收納入社會生態鏈、經濟鏈,切實解決好家庭電子垃圾處理的后顧之憂。
。ㄞ凼麓呵铮